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侍御史太学诸生伏阙劄子靖康元年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女真大酋拥万骑入朔方,跨大河,直犯京阙,忽睹神州隩区金城汤池之高且大也,敛兵不动,遣使议和。
将相大臣,盍量彼己之势,勿亟勿徐,示以閒暇,使之疑惧,有虎口之虞,压以重兵,不战而威之使去,此百全之上计也。
忽传李纲劫寨之败,上惊朝听,下骇群情,为之奈何?
本书生,素不知战,力小图大,挑发兵祸。
以帷幄之臣行穿窬之谋,以王者之师为攻劫之计,藉令出于虏人不意,偶获小利,犹为怒敌以误朝廷,而狂率无谋,漏言于旬日之先,提数千兵以入空寨,虏围四合,尽驱而纳诸隍中,无一存者。
九重帝居,宗庙社稷所在,而侥倖于一掷,滔天之罪,车裂以徇,死有馀诛。
方从薄罚,而太学诸生陈东等聚众伏阙,鼓倡群少,妄谓宰相连结强胡,开关延敌,欲起李纲复还兵柄。
俄顷间啸聚数万,挝登闻鼓,呼声动地,手掷瓦砾,狙击大臣,屠裂中贵人,流血满道。
天子震惊,与之召还李纲,然后解去。
自衰乱板荡大坏,书传所载,未有如此之甚者也!
唐德宗时,除国子司业阳城道州刺史太学诸生诣阙请留。
夫城者,道德文行,一世标表,常率谏官合过裴延龄不得为宰相,名震天下,诸生请留以为师范,朝廷所当从。
从之,是众为政也。
太学者,贤士之关,礼义之所自出也。
朝廷重建师儒,营宫室、丰饩廪以养士,祭酒司业以率其属博士训导正、录掌规矩,恩礼深厚,教法明具,士当洗心易虑以承上之休德
陈东等乃幸天下有大变,蔑视官师,不告而出,怙众兴讹,厚诬朝廷,朋比罪人,迫胁君父,肆行杀戮,遂至大乱。
李纲不知羞愧,尚戴其面立于朝端;
安坐学宫,洋洋自若。
失今不治,他日必有握兵之臣劫制天子,武夫悍卒戕害将帅,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以众暴寡,必自兹矣。
臣承乏国子司业时,童贯修建武学落成矣,陈东为教谕,议率同列献书童贯,请车驾临幸,其中有不从者,遂至諠哗。
臣闻之曰:「武学落成,何预大学」?
有云顷者乘舆幸大学,而武学生例被恩赐,此东所以建献书之议。
狂生,不守分义,其志止欲图尺寸之柄,猖狂不已,以至称乱。
今虽未即典刑,当具申学法,屏之远方,终身不齿,为多士之戒,无令覆出为恶,以阶祸乱,天下幸甚。
歙州重筑新城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天祐丁卯岁月直辛亥。有星自积水流入于舆鬼。
知天者曰。舆鬼之宿。
是为鹑首。于辰在未之衡。
日丑为星纪。则牛斗之分也。
据兹星祥。秦之鄣郡
汉之丹阳。其有水为沴乎。
厥应当在戊辰之丁巳。明年夏四月辛丑
宣歙睦雨。周一甲子。
平地水丈馀。四日而后止。
新安郡新城。继为暴水所汨。
雉堞咸圯。郡帅太尉浔阳公周视其坏。
色沮神戚。将捐去而莫修。
则功存之可秘也。将徵役以完旧。
则民勚之可惮也。迨于两月。
不遑发命。又念强敌未殄。
方砺镞伺间。岂可惜费重力。
慢蓄轻守。以速寇心乎。
秋八月。乃颁役于五邑。
先降简于邑。且诫其程功。
无使隐民厄于豪族擅诸利。俾率怨于下以益上者。
匪德也。邑令承命。
躬自阅籍。功之延促。
事之繁简。由窭向丰。
罔有弗均。于是五邑之民。
不再命而麇至于新城之下。凡板干畚筑之用。
皆未令而具。初公巡垒观设。
审颐厥由。且叹其虽新水之异以害兹城。
亦始构之疏以稔其失也。乌有于泛沙流石之上。
而能为永永之基哉。乃命指挥使刘赟徐璋三城使朱环及节级等。
各画分而督役。遂谕以城之旧址。
浮而斯滥。今当发深一仞。
抉去砂石。实以精壤。
重加镇筑。然后广其宿基。
增诸石版。必使坚永。
侔于铁壁。役或务。
则民瘃。筑或务戚。
戚则民疲。弗弗戚。
系尔曹宽猛之有中也。无以苛忍相矜。
无以遄速为代。诸侯受教。
夙夜胥勖。勉于恪勤。
以励厥躬。故执畚者绳绳。
操斧者诜诜。辇壤输财。
列子臻。笑语忻忻。
争先有期。自旭及晡。
役未尝懈。远而望之。
则叠巘层峦。屹如天设。
迫而视之。则崇冈连阜。
捷若神化。回合丛倚。
崖束山抱。建邦则险。
此焉是觏。自八月庚子兴役。
十月壬寅而役罢。工者函斧。
筑者閤锸。太尉浔阳公建旆而巡诸。
乃曰。城之完。
屋之新。实丽实坚。
诸邑之奉公。焉得民不扰而力齐乎。
非诸校之尽节。焉得役不烦而功速乎。
所以见二三子之忠勤。以佑吾政也。
自公之临是邦也。法明而兵劲。
刑审而罚中。故民乐其化。
安其土。及徵庸。
而属邑之民。父诲其子。
兄教其弟。以公之问俗也。
未尝有猾吏之扰。以公之抚封也。
未尝有外寇之虞。以公之治戎也。
葵藿之禁。无敢有触者。
以公之奖善也。鳞介之美。
无敢有侵者。故十五馀年。
绰绰焉如鳞之潜遇其广渊。雍雍焉若禽之获栖其蒙翳。
绝钓网之虑。无毕弋之患。
诗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见于我公矣。今水坏城垒。
重兴畚筑。苟或进退不副公之用。
是谓奸慈父之命。其为悖戾。
神岂尔容哉。故民不俟令而争集。
不劳促而自课。非恩信之昭感。
何以迨乎此哉。于戏。
事有奇。绩有异。
不克称颂以流于裔。秉笔者之过也。
阌乡杨夔。自胜弁力学。
以暨于发落齿堕。属兹丧乱。
洎在民伍。获承公殊众之遇。
每叹其有志无时。许将其促鳞弱介。
游泳于丰沼。无以酬奖之意。
敢撰重筑新城记以献。时岁在降娄周正之月十一日记。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726年秋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天下膏腴之土。
莫若雍州
雍州绂冕之多。
莫若韦氏。
粤自殷伯。
传于汉相。
昌世济美。
庆不乏贤。
高矣乎。
犹秦塞出华岳
西连于嶓冢
大矣乎。
犹浊河纳清渭。
东至于溟渤。
言之者可备矣。
故周隋创历。
俊乂当朝。
惟我二君。
迭为二祖。
逍公其首。
郧也其仲。
处有山林之节。
糠秕俗尘。
出为廊庙之器。
丹青世道。
郧之子太仆少卿陵州刺史武阳公讳津
是生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秦州都督谥曰贞讳瑎
是生司农丞金州刺史讳畅
皆素风清范
百代一时。
公讳
字抗
金州府君第二子也。
八岁精易。
十五读春秋。
深入爻彖。
试论臣主及贵(疑)便成诵具解。
理微义中。
初以明经射策。
魏州参军
立于稠人。
端若一鹗。
复常调。
太子典膳丞
岐州司仓雍州司户
右辅要剧。
上京浩穰。
九年致丰。
两讼举直。
左台殿中侍御史
尚书主客吏部二员外吏部郎中
侍中执宪者。
谯郡桓彦范广平宋璟
太选持衡者。
京兆韦嗣立河内司马钟。
并远识高量。
领贤进善。
齐白共青缣者。
范阳卢怀慎子从愿赵国李乂吴郡陆象先陇西李朝隐武功苏颋
为四公特赏。
推数子之器。
公益文墨自持。
准绳不杂。
洛阳
役人好惠。
务约刑清。
刻石而传。
鸣桴自止。
御史中丞礼部尚书
法明象魏。
礼达邦家。
外守其则。
内修其度。
兵部尚书
戎政孔殷。
司多僻。
作奸犯科者莫忌。
接利乘便者皆是。
公凡易四年。
濯然一变。
发其狙诈。
成我鹰扬
别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子左庶子
闲以珍摄。
德以调护。
而巴蜀方隅。
西南斗绝。
戎常犯轶。
蛮或离叛。
讨则胜不补亡。
厌造端之口。
绥则静而作乂。
翘致理之心。
命公为益州大都督长史
持节巡按
公至。
革乎弊。
顺乎美。
暑往寒来。
人不知用。
风雨时顺。
物果遂宜。
入拜黄门侍郎
东密黄扉
右严青闼。
半股肱之委。
总修饰之裕。
上閒燕。
顾近臣言。
韦抗朕素知之。
何适不允。
大鸿胪今典宾客之事。
古称行人之职。
俾令即序。
期以不滥。
宜兼授。
登叶睿图。
御史大夫持节方军大总管
副宰
元帅
廷诤已决。
庙谋先假。
挫贪人于败类。
追桀虏于奔亡。
公之绩也。
凉州都督杨敬述羽林将军郭知运失律摇宪。
丧师倚权。
公确乎不拔。
条奏其罪。
公之正也。
以郡县吏坐赃发觉。
安州都督
寻与之蒲。
雷泽之庶。
河滨之阜。
声沦燠休。
颂被和乐。
未几。
拜为大理检校刑部尚书
钦若刑柄。
系于人命。
士师之望。
平寇之成。
安以手足所措。
慎以毫之失。
繄赖公勿喜。
斯得不冤。
而待算则摧其巧。
粉饰则杜其放。
上将登封岱山
留眷洛邑
延企迟居。
徘徊往俞。
因谓公曰。
朕思久之。
罔出卿者。
乃仗公作镇。
还赠武阳伯吏部铨。
斥浮动。
甄贞实。
妍媸露求当之途。
势利塞容非之镜。
卢从愿
受恩联召。
崇朝交臂。
信相款。
他日携手。
微疾应问。
岂期摇落素秋。
窅冥元夜
开元十四年八月某日。
薨于洛之永义里第。
享年六十。
呜呼。
人之望公。
宗伯韪公。
陟台阶。
佐王道。
始则夷路翘首。
终而亨衢铩翮。
吁嗟全德。
孤我具膳。
而胜气标准。
色庄辞定。
举不忤物。
行不由径。
独而不党。
三者无惑。
闻义卜商起子。
立诚于鲍叔我。
抚遗恤孤。
常所空匮。
以奋藻挥毫。
转为速速。
故大课典谟。
必咨于公。
是亦施政。
何遽薨也。
旒扆深抚床之痛。
缨緌惜和鼎之实。
盖如郑国侨虞之奇楚子文鲁公仪。
不其伟矣。
诏赠太子太傅
护葬及窆备物加等。
太常考行曰贞。
粤以某年某月日。
卜葬于京城东南少陵原。
礼也。
笳铎晨送。
烟霜晓发。
葬者藏也。
俭则自完。
素车出祖。
缟衣来至。
吉先兆于蓍蔡。
哀更伤于松柏。
光昭之事克。
恭懿之道存。
此曷为然。
其不捐者。
三子。
京兆士曹参军曰载。
昭文生曰翘。
幼某。
公侯必复。
美秀而文。
可以崇京兆之阡。
扶阳之馆。
公之季左司郎中万年令泽州长史曰某。
之材也。
公最友于。
毒天伦之孔艰。
思我兄之不及。
畴云撰勒。
其寄雕刊。
爰在弱龄。
获知君子。
牙琴不赏。
恸哭兹晨。
乐弩仍悬。
沈羸岁晚。
悲悽固托。
抚疾何成。
愧不得绝妙好辞
披文而相质尔。
铭曰。
大司寇
家大彭氏。
亡世畴贵。
府君钟美。
衣冠礼乐。
尽在是矣。
讲信修睦。
自求诸已。
爵之以官。
其直如矢。
秉之以宪。
其清若水。
遽登金华
终列瑶戺。
威震蛮貊。
信夫边鄙。
曰刑曰政。
载敞载理。
公辅未升。
官人作纪。
何远韵。
忽顿高轨。
迹满清畤。
事昭缇史。
微言遂绝。
令问不巳。
岩绿南望。
楼丹北峙。
或向城闉。
临松梓。
盛烈孤迈。
偫悲四起。
睿宗 唐 · 柳泽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七
顷者韦氏险诐。奸臣同恶。
赏罚紊弛。纲纪纷纶。
政以贿成。官因宠进。
言正者获戾。行殊者见疑。
海内寒心。实将莫救。
赖神祇祐德。宗庙降灵。
天讨有罪。人用丕保。
陛下睿谋神圣。勇智聪明。
安宗于巳危。拯黎庶于将溺。
今庞眉鲐背。欢欣踊跃。
望圣朝之抚辑。听圣朝之德音。
今陛下蠲烦省徭。法明德举。
万邦恺乐。室家胥庆。
臣又闻危者安其位也。亡者保其存也。
乱者有其理也。伏惟陛下安不忘危。
理不忘乱。存不忘亡。
则克享天心。国家长保矣。
诗曰。罔不有初。
鲜克有终。伏惟陛下慎厥终。
惟其初。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书曰。
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
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甚可畏也。甚可惧也。
伏惟陛下慎之哉。夫骄奢起于亲贵。
纲纪乱于宠倖。愿陛下禁之于亲贵。
则天下风随矣。制之于宠倖。
则天下法明矣。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若亲贵为之而不禁。
宠倖挠之而见从。是政之不行。
令之不一。则奸诈斯起。
暴乱生焉。虽严刑峻政。
朝施暮戮。而法不行矣。
纵陛下亲之爱之。莫若安之福之。
宠禄之过。罪之渐也。
非安之也。骄奢之淫。
危之本也。非福之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伏惟陛下精求俊哲。朝夕纳谏。
纵有逆于耳谬于心者。无速之以罚。
姑筹之以道。省于厥躬。
虽木朴妄忤。愿恕之以直。
用开谏诤之路也。或有顺于耳便于身者。
无急之于赏。当求诸非道。
稽之典训。其不叶于德。
必寘之以法。用杜侧媚之行也。
有进淫巧于陛下者。遽黜之。
则淫巧息矣。有进忠谠于陛下者。
遽赏之。则忠谠进矣。
臣又闻生于富者骄。生于贵者傲。
石碏曰。臣闻爱子。
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书曰。罔淫于逸。
罔游于乐。穆王有命曰。
实赖前后左右有位之士。绳愆纠谬。
格其非心。今储宫肇建。
王府初启。至于僚友。
必惟妙择。若因亲旧率情奏请。
恐非其人。惧累于德。
今骄奢之后。流波未变。
慢游之乐。馀风或存。
夫小人弄臣。易合于意。
奇伎淫巧。多适于心。
臣恐狎于非德。滋为奢怠。
书曰。慎乃僚。
无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其惟吉士
仆臣正。厥后克正。
仆臣谀。厥后自圣。
伏愿采温良博闻之士。恭俭忠鲠之人。
任用以为东宫及诸王府官。仍请东宫量署拾遗补阙之职。
令朝夕讲论。出入侍从
受以训诂。交修不逮。
臣又闻驰骋田猎。令人发狂。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承前贵戚。鲜克由礼。
或打毬击鼓。比周伎艺。
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此甚为不道。非进德修业之本也。
书曰。内作色荒。
外作禽荒。又曰。
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
朋淫于家。用殄厥代。
伏惟陛下诞降谟训。敦劝学业。
示之以好恶。陈之以成败。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则福遐禄厚。与国并休矣。
臣又闻富不与骄期而骄自至。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
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信矣斯语。
哉至诫。顷者韦庶人安乐公主武延秀等。
可谓贵矣。可谓宠矣。
权侔人主。威震天下。
然怙侈灭德。神怒人弃。
岂不谓爱之太极。富之太多。
不节之以礼。不防之以法。
终转吉为凶。变福为祸。
谚曰。千人所指
无病自死。不其然欤。
书曰。殷鉴不远。
在彼夏王。今陛下何劝。
岂非皇祖谟训之则也。今陛下何惩。
岂非孝和宠任之甚也。礼曰。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可不慎哉。夫宠爱之心。
人则不免。去其太甚。
闲之礼节。适则可矣。
今诸王公主驸马。亦陛下之所亲爱也。
矫枉之道。在于厥初。
鉴戒之义。其则不远。
使观过务善。居宠思危。
夙夜惟寅。聿修厥德。
经曰。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
然后能保其社稷。书曰。
制官刑。警于有位。
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时谓巫风。敢有徇于货色。
恒于游畋。时谓淫风。
敢有侮圣言。逆忠直。
远耆德。比顽童。
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
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
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甚可畏也。甚可惧也。
伏惟陛下必察而明之。必信而劝之。
有奢僭骄怠者。削其禄封。
有朴素修业者。锡以车服。
以勖其心。使其奉命。
无使久而忽之。无使远而坠之。
臣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又曰。常厥德。
保厥位。厥德匪常。
九有以亡。伏惟陛下慎之哉。
前车之覆。实惟明證。
先王之诫。可以终吉。
若陛下奉伊尹之训。崇傅说之命。
不作无益。不启私门。
刑不差。赏不滥。
则惟德是辅。惟人之怀。
天禄永终。景福是集。
傥陛下忽精一之德。开恩倖之门。
爵赏有差。刑罚无当。
则忠臣正士。亦不复谈矣。
郑叔清江淮宣慰敕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敕。逆虏未平。
师旅淹岁。军用匮乏。
常赋莫充。所以税亩于荆吴。
校练于淮海。从权救弊。
盖非获已。夫法明则吏不欺。
敛均则人不怨。辑事无扰。
系乎使臣度支员外郎郑叔清
贞固干事。节用爱人。
考绩视成。所错斯枉。
宜以本官兼侍御史。充江淮东西及淮南道宣慰使
东都不可立庙议 唐 · 段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礼之所立。本乎诚敬。
庙之所设。实在尊严。
既曰荐诚。则宜统一。
昔周之东西有庙。亦可徵其所由。
但缘卜洛之初。既须营建。
又以迁都未决。因议两留。
酌其事情。匪务于广。
法明矣。伏以东都太庙。
废已多时。若议增修。
稍乖前训。何者。
东都始制寝庙于天后中宗之朝。事出一时。
贞观开元之法。前后因循不废者。
亦踵镐京之文也。记曰。
祭不欲数。数则烦。
天宝之中。两京悉为寇陷。
西都庙貌如故。东都因此散亡。
是知九庙之灵。不欲歆其烦祀也。
建中不葺之后。弥历岁年。
今若庙貌惟新。即须室别有主。
旧主虽在。大半合祧。
必几筵而存之。所谓宜祧不祧也。
孔子曰。当七庙五庙。
无虚主也。谓庙不得无主者也。
旧主如有留去。新庙便合创添。
谨按左传云。祔练作主。
又戴载云。虞而立几筵。
如或过时成之。便是以凶于吉。
创添既不典。虚庙又非仪。
考诸礼文。进退无守。
或曰。汉于郡国置宗庙凡百馀所。
今止东西立庙。有何不安者。
当汉氏承秦焚烧之馀。不识典故。
至于庙制。率意而行。
比及元成二帝之间。贡禹元成等继出。
果有正论。竟从毁除。
足知汉初不本于礼经。又安可程法也。
或曰。几筵不得复设。
庙寝何妨修营。候车驾时巡。
便合于所载之主者。究其终始。
又得以论之。昨者降敕参详。
本为欲收旧主。主既不立。
庙何可施。假令行幸九州。
一一皆立庙乎。愚以为庙不可修。
主宜藏瘗。或就瘗于埳室。
或瘗于两阶间。此乃万代常行不易之道也。
策林 其七十五 七十五典章教令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问。
子大夫才膺间出。
副我旁求。
宜当悉心。
靡有所隐。
其或典章有违于古。
禁令不便于今。
尔无面从。
予将亲览。
臣伏以今之典章。
百王之典章也。
安有戾于古道者欤。
今之禁令。
列圣之禁令也。
安有乖于昔时者欤。
但在乎奉与不奉。
行与不行耳。
陛下之念至此。
诚思理之心切。
好问之旨深也。
此臣所以极千虑昧万死而献狂直者。
以副天心之万一焉。
臣闻典章不能自举。
待教令而举。
教令不能自行。
待诚信而行。
今百王之典具在。
列圣之法明备。
而禁未甚止。
令未甚行者。
臣愚以为待陛下诚信以将之。
宓贱行化。
德及泉鱼。
非严刑所致也。
推其诚而已。
鲁恭为理。
仁及春翟。
非猛政所驱也。
委其信而已。
今以陛下上圣之资。
仁惠之力。
令行禁止之势。
万万于一邑一宰也。
何虑教不敷而化不洽乎。
臣闻周公之理也。
周年而变。
三年而化。
五年而定。
陛下苟能勤教令以抚之。
推诚信以奉之。
则三年化成。
五年理定
臣窃未以为迟矣。
伏惟陛下少垂意而待焉。
题影宋钞新仪象法要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梁代浑仪已制之,失传苏颂乃重为。
有经有纬述前验,具说具图期后垂。
亦曰用心究钩股,即看影椠悉毫釐。
大成圆象精锱,皇祖鸿贻万世规。
按:玑衡虽昉自尧时其制法今昔异同则不可深考后世仪象若洛下闳张衡李淳风若一行皆有所作而贾逵蔡邕王蕃陆绩何承天辈议各不一自元时郭守敬造为浑仪后人因之明代相沿不改若西洋法明中叶即入中国颇有宗其说者而徐光启李之藻推之尤至率格于众议不果行我皇祖洞见西法之精审学焉而会通之益知其可垂永久乃敕灵台专行弗失既而钦定数理精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予虽未习其事然幼闻皇祖论因得笃信而敬守之即如明以前之法每日以百刻计而西法则以九十六刻计夫一时八刻其理明简易晓不待智者而知之闻本朝初曾有讼西洋人私窃四刻者时刻乃一定之数窃将安往不亦大可笑乎又如日出入之早晚节气之长短薄蚀之分数今每验之辄不爽铢黍非其法至精至密曷克臻此或云尧时玑衡之法西洋得之其说当存而弗论第自皇祖表章以来迄今百馀年行之无弊虽百世不易可也此苏颂所撰新仪象法要以其影抄宋刊且为钱曾述古堂所藏之物因视为旧籍而题弆之又岂见异思迁乎详识诗后用示来许
唐故东川节度检校右仆射御史大夫司徒周公墓志铭852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周平王子烈
封汝坟侯
秦以汝坟汝南郡
侯之孙因家焉。
遂姓周氏。
自烈十八世至西汉周仁
继烈封侯。
其后逃西晋乱。
南去黄冈
灵起仕桂州剌史。
生炅。
在陈为车骑将军
炅生法明
年十二。
一命为巴州剌史。
陈灭臣隋。
真定
隋乱归黄冈
起兵取蕲安沔黄。
武德中
籍四州地请命。
总管蕲安十六州军事光禄大夫
封国于道。
太宗虞世南铭书墓碑。
相国为六代孙。
曾祖恽。
汝州梁县
祖沛。
左拾遗
皇考颋。
右骁卫兵曹参军
礼部侍郎
公少孤。
奉养母夫人以孝闻。
进士登第。
始试秘书正字湖南团练巡官
母夫人亡。
哭泣无时。
里人过公庐。
曰无惊周孝子。
后自留守府监察真拜御史集贤殿学士
李公宗闵宰相汉中
辟公为殿中侍御史行军司马
后一年。
复以殿中书职徵归。
时大和末
注训用事。
夏六月
始逐丞相宗闵
立朋党语。
钩挂名人。
凡百日。
朝士三十三辈。
天下悼慑。
以目受意。
附凶者屡以公为言。
注训曰。
如去周殿中。
恐人益惊。
竟不敢议。
注训取公为起居舍人
文宗复二史故事。
公濡笔立石螭下。
丞相退。
必召语。
旁侧窥帝每数十顾。
考功员外郎
帝曰。
周某不可不见。
宜兼前官。
数月。
考功掌言事。
谢日。
帝曰。
就试翰林
公辞让坚恳。
帝正色以手三麾之。
遂兼学士
职方郎中中书舍人
政事细大。
必被顾问。
公终身不言。
事故不传。
武宗即位
以疾辞。
出为工部侍郎华州剌史。
八禁军二十四内司居华下者。
籍役等百姓。
不敢妄出一辞。
李太尉德裕伺公纤失。
四年不得。
知愈治不可盖抑。
迁公江西观察使御史大夫
公既得八州。
施展教令。
申明约束。
发虔守陈弇赃。
以法死。
吏手胶拳。
穷乡远井。
如公在旁。
缚出洞寇刘大朴
大朴徒数百人。
斸拨根脉。
无有遗失。
彭蠡东口戌五百人
上下千里。
无一贼迹。
礼部尚书郑滑节度使
老将某项领不如教约。
公鞭背降为下卒。
声北入魏。
皆曰。
周尚书文儒。
能治百姓。
仁爱兵士。
而复敢尔。
是岂可一犯。
九岁。
入拜兵部侍郎度支户部吏曹事。
积边粮谷九十万石。
今天子即位。
二年五月
以本官平章事
后一月。
正位中书侍郎
监修国史
就加刑部尚书
因河湟事议不合旨。
检校刑部尚书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日入谢。
面加检校右仆射
公自举进士第
非其人不交言。
旁睨后进。
镌心镂志。
及为将相
近取远挽。
悉置于位。
李太尉德裕会昌中以恩撰元和朝实录四十篇。
溢美其父吉甫为相事。
公上言曰。
人君惟不改史。
人臣可改乎。
元和实录皆当时名士目书事实。
今不信。
而信德裕后三十年自名父功众所不知者而书之。
此若垂后。
谁信史。
竟废新本。
并帅王宰铲所部财货。
承事贵倖。
自请来朝。
声言我取平章事大梁
公上言曰。
宰破太原汴梁
不知天下治所凡几。
得如太原汴之大者。
可饱宰欲。
乞宰还镇。
自补其残。
后二日。
还宰诏下。
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
公言曰。
尹坐堂上。
阶下拜二赤县令
属官将百人。
悉可笞辱。
非有德者。
京兆不可为。
岂止取吏事。
议竟寝。
自此非道求进者。
鼠遁自屏。
及镇东蜀一岁。
欲归闲洛师。
微得风恙。
公曰。
我今去。
是以疾去。
疾愈去非晚。
大中五年岁在辛未二月十七日
薨于位。
享年五十九。
讣至。
废朝三日。
册赠司徒
谏议大夫卢懿吊恤其家。
公信于朋友。
公于为官。
事嫠姊出告反面。
家事不敢自专。
同曾祖兄弟入门。
呵笞奴婢。
衣服饮食无二等。
免相位西去。
送公还者。
虽武将散秩
叹息咨嗟曰。
周相公无私。
我惜其去。
岂有私乎。
夫人义兴蒋氏。
先公某年终。
生二男一女。
长曰宽饶。
崇入校书
次曰咸喜。
京兆参军
皆孝谨有文学
女嫁起居舍人薛蒙
大中六年岁次壬申二月十三日
归葬先茔河南府河阳县谷阳乡立行里。
铭曰。
姬之支封。
国自为姓。
以周为氏。
入唐不盛。
烈后几世。
厥生贤孙。
当唐中兴。
为唐相臣。
文思天子。
跨古为治。
提起王道。
以公为倚。
迒蹊隙窍。
去者鸟驶。
谁塞谁。
劳公评指。
三屏大邦。
骏壮武事。
哺抚稚老。
父母赤子。
曰将曰相。
公其愧几。
指古为比。
公其无愧。
以公遗唐。
而后公死。
不锡寿考。
谁其辨之。
册立皇太子德音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门下。帝者承天地
贞邦国。法明离之象。
固鸿业之本。必命元子
以备储闱。斯皇王之令谟。
古今之丕典。朕祗受眷祐。
虔恭宝图。钦若彝章。
光修前绪。皇太子永。
幼禀仁智。生知孝爱。
体温文以立德。资敏哲以保躬。
宽裕有常。贞慎无怠。
爰膺盛礼。俾奉青宫。
严宗庙主鬯之仪。遵朝夕视膳之节。
册命云毕。感悦良深。
问安既庆于寝门。布泽宜覃于天下。
太和七年八月七日昧爽巳前。天下应犯死罪降从流。
流以下罪递减一等。惟官典犯赃。
及故杀人劫狱夺囚持仗强盗者。不在此限。
左降官流人。并与量移。
如应流贬及诸色得罪人。所在亡没。
并任归葬。宗周之盛。
实在于维城。二汉之隆。
亦由于磐石。自开元以后。
累圣子孙。皆长于深宫。
罔知稼穑。并不得习诗书以修礼乐。
交气类以叙人伦。虽有閒平之才。
莫施鲁卫之政。永言沦废。
深疚朕怀。诸王等宜以今年以后。
相次出阁。且授紧望巳上州刺史上佐
观其才能。续有序用。
人伦所先。婚礼为重。
笄年许嫁。别有明文。
其十六宅诸县。亦宜选择良偶。
以时出适。仍委吏部于诸色选人中。
取情愿者拣择。具名闻奏。
亦当别加优奖。令其就礼。
汉代用人。皆由儒术。
故能风俗深厚。教化兴行。
近日苟尚浮华。莫修经艺。
先圣之道。湮郁不传。
进士之科。尤要釐革。
虽乡举里选。不可复行。
然务实抑华。必有良术。
既当甚弊。思有改张。
今寰宇乂宁。干戈巳戢。
皇太子方从师傅。授传六经。
一二年之后。当令齿冑国庠
以兴坠典。宜令国子监于诸道搜访名儒。
五经博士各一人。其公卿士族子弟。
明年巳后。不先入国学习业。
不在应明经进士之限。其进士学宜先试帖经。
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
次试议论各一首。文理高者。
便与及第。其所试诗赋并停。
其试帖经官便以国子监学官充。礼部不得别更奏请。
宏文崇文两馆生斋郎。并依令式试经毕。
仍差都省郎中二人覆试。须责保任。
不得辄许替代。苟涉情故。
必加罪责。卿大夫者。
群下之所视。远方之所效。
若非恭俭克己。廉贞化人。
而望其服从。固不可得。
况朕不宝珠玉。不御纤华。
逮于六宫。皆务俭薄。
卿大夫得不叶朕此志。率先兆人。
比年所颁制度。皆约国家令式。
去其甚者。稍谓得中。
而士大夫苟自便身。安于习俗。
因循未革。以至于今。
百官士族。起今年十月
服冬裘巳后。其衣服舆马。
并宜准太和六年六月十七日敕处分。如固违制度。
九品巳上量加黜责。其布衣五年不得举选。
百姓军人。各委州府长吏渐施教化。
使自遵行。不要便为禁制。
令其惊扰。惠养疲人。
本于廉吏。阜其生殖。
在绝贪求。其诸道方镇刺史等。
有聚敛货财。潜行馈遗者。
御史台纠察以闻。仍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同为访察。
不得容蔽。亲人之官。
切在守长。久于其道。
政乃有成。方镇刺史三考巳下。
不得辄议替换。如理有异等。
中书门下访察。就加宠奖。
如灼然可录者。别与甄升。
其或政理有乖。害及百姓者。
即不在满三考限。易讥丰蔀。
传美卑宫。彫刻磨砻。
先贤有戒。近者官才升于郎署
位始至于郡符。莫不高其闬闳。
广以池榭。非惟僭侈踰制。
实亦耗蠹伤财。其百官第宅巳造成者。
并许仍旧。今日巳后。
如更有创立新宅。及屋宇高大者。
并委御史台纠弹。必严加黜责。
御史台所置六察。分纠百司。
比来因循。鲜能举职。
起今巳后。诸司如有身名伪滥。
盗官钱及违法等事。他时发觉者。
本察御史各并当贬斥。考课之法。
前王所重。盖以总覈吏理。
励精政途。名实苟违。
将何劝激。宜准故事。
署内外知考使。兼令中书舍人给事中各一人监考。
百姓困穷。弊由奸吏。
政苟不扰。人皆自安。
司农寺供宫内及诸司厨冬藏菜。并委本寺自供。
其菜价仍委京兆府约每年时价支付。更不得配京兆府和市。
其诸陵守当夫。宜委京兆府以价值送陵司。
令自雇召。并不得差配百姓。
寒食杏仁鸡子月进土苏白麦树栽选场棘稚修桥梁木等。便于本户税钱内剋折。
不得更令和市。天下诸州县应纳义仓及诸色斛斗。
除准式每斗二合耗外。切加禁断。
仍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及出使郎官御史切加访察。如闻今岁所在丰稔。
其义仓斛斗先有借用处。委户部勾当
并须及时填足。文武常参官诸州府长官子为父后者赐勋两转。
缘册太子太尉称贺摄侍中承旨宣制进中严外办摄中书令读册授册各赐爵一级。其行事职掌官及书宝引册宝舁举册宝礼仪使礼官等。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四品巳下加一阶。
撰册文官特加一阶。仍并赐物有差。
导引官各加一阶。造册宝金字装宝人赐勋两转。
行事流外及礼生等各赐勋一转。文武常参官及陪位官并宗子诸亲各赐勋一转。
鲁王府官未经进改者量与进改。其皇太子侍读
宜委中书门下精择二人。具名闻奏。
天下孝子顺孙。先经旌表门闾者。
及年高废疾者。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委所在长吏等量加祭祀。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真定府龙兴寺大悲阁绍圣四年二月十五日 北宋 · 葛蘩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二、《常山贞石志》卷一二、金石苑、光绪《正定县志》卷一五
真定府城之西三、四里有大悲寺唐自觉禅师所造金铜大悲菩萨像在焉,因以名寺。
五代之乱,契丹犯境烧寺,镕毁其半,□□以香泥补完之。
周显德中,国用空虚,掌计者无远图,收罗天下铜佛铸钱,以资调度,于是菩萨之像又以泥易其半。
宋兴,太祖皇帝开宝二年讨晋不庭,驻跸真定,召群僧而问焉,得像之兴□本末,欲徙置城中,不可,且言像坏之时有文在其中,曰「遇显即毁,遇宋即兴」,于是诏遣中使相地于龙兴寺佛殿之北,将复建阁,铸铜像以慰镇人之意。
□驾还京师,未几,寺之菜园有祥光出其上,凡三年不灭。
望气者占之,得古铜像不可胜数。
时暴雨大作,浮栋梁材千万计,自五台山而下至颊龙河止。
州以事上闻,诏以铜铸像,以木建阁,内遣军器使与州钤辖等领其事,工人冶者与夫力役之辈皆妙选能者,凡所经费,悉从官给。
像成,其身七十三尺,其臂四十有二,威容烜赫,相好圆成。
善者见之而心开,不善者瞻之而生敬,有生之类,迁善□罪于冥冥不可见之间,其为利也,岂小补哉!
谨案内典,大悲菩萨乃观音大士应现之身,正法明如来降迹之体也。
于曩劫来□□□脩入三摩地,成妙功德,获胜圆通。
上合十方诸佛本原妙心,同一慈力;
下合六道众生融通无碍,同一悲仰。
能成三十二应入国土之身,超过六十二亿沙数菩萨之智,显现众多妙容,宣说无边神咒。
通身是眼,不见纤尘,多手护持,拔提诸趣,不动真际,得大自勋业,传之无穷。
以是使蘩因旧文而为之记。
蘩闻圣本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本无言,不得已而后言。
故起心为物者卒乎无心,为道而言者卒乎无言。
大悲菩萨已成佛道于无量劫前,而我太祖皇帝拨乱反正于五季之后,救民出涂炭之苦,与菩萨度生之誓若合符契。
兴阁建像,作大庄严,皆欲福被□□,使人趋善而归于道,可谓无心之化矣,且得有言乎!
盖宝文公之意,欲尊朝廷而大道之本。
蘩也学浅而文不工,故言多而道不见。
虽然,道岂可见也哉?
将使观是文者知圣人之心存乎道,妙圆超悟而不滞于文句之间,则言虽多,亦志于无言而已矣。
绍圣四年二月望日,朝奉郎管勾真定府路都总管安抚司机宜文字、骁骑尉、赐绯鱼袋葛蘩记。